沈陽故宮,是我國清初(1625——1644年)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的宮殿,是全國僅有的兩處宮殿建筑群之一(另一處為北京故宮)。
沈陽故宮于一六二五年興建,一六三六年基本建成,乾隆、嘉慶時期曾擴建。全部建筑三百余間占地約六萬多平方米。
沈陽故宮建筑布局分為三部分:東路——大政殿,十王亭。大政殿座落在東路正中原稱大殿,《滿文老檔》中稱之為“八角殿”和“大衙門”,一六三六年命名為篤恭殿,建筑形式為八角重檐鉆尖式,木結構。殿的八面由木隔扇門組成,正面門前金龍蟠柱,檐上為黃琉璃瓦綠剪邊。十王亭在大政殿前兩側八字排開,與大政殿一起形成了一處亭子式院落,是用來舉行大典及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議事的地方。
中路祟政殿居中,前有大清門,后有鳳凰樓和清寧宮。祟政殿前后廊式,面闊五間,進深三間。殿內有金、漆屏風寶座,殿前有月臺,東為日晷,西為嘉量。此殿為皇太極朝政之處。后金改“大清”,去“汗”稱帝的重大典禮即在此舉行。它是清初行使最高權力之處。清遷都北京后,康熙,乾隆等皇帝十一次“東巡”都曾在此臨朝,接見盛京地方官員及外部使臣。
西路包括戲臺,嘉蔭堂,仰熙齋、文溯閣等建筑。主體建筑為文溯閣,是仿明代天一閣式樣,專為收藏《四庫全書》而建,是全國存放《四庫全書》的七閣之一。前面戲臺是乾隆“東巡”賞戲的地方。
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對文物古跡的保護,辟沈陽故宮為博物館,收藏了許多珍貴文物對古建筑歷年修繕,保持了古建筑群的完整。一九六一年國務院公布沈陽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